
洗鼻後耳朵悶、流鼻血?一篇搞懂洗鼻「後遺症」與解決方法
洗鼻其實是一件簡單且對日常鼻腔清潔很方便的事,但對新手來說,初次嘗試難免會有些狀況不知該如何處理。
本篇文章為你彙整洗鼻後最常碰到的 6 大問題與排解方式,讓你洗得順、洗得安心,一步步愛上這個日常習慣。
A:這多半是壓力未釋放造成的,與耳朵進水不同。
洗鼻時如果水流過快、力道過猛,可能會讓鼻咽處壓力傳導至中耳,造成短暫的「耳悶感」。這和游泳耳朵進水不同,耳朵其實沒有真的進水,只是壓力還沒平衡。若有慢性鼻炎、鼻咽腫脹或耳咽管功能不良,耳悶狀況可能更常見。
耳朵悶的情況大多是暫時的,不用太過驚慌,可以先好好觀察身體狀況,再決定是否需要就醫。
A:使用過熱或過鹹的水可能會刺激鼻黏膜,引發暫時性腫脹。
解法:建議使用 0.9% 等張鹽水,並確認水溫約 36~40°C,避免過熱。
A:可能是鼻黏膜本來就有微小破損,加上外力刺激導致出血。空氣乾燥、鼻過敏、鼻腔脆弱的人更容易發生。
A:可能是鹽水順著鼻咽流到喉嚨,引起殘留味道或黏感。
解法:洗完後可用清水漱口幾次,幫助帶走殘留的鹽水。若感覺喉嚨卡卡的,可以輕聲咳嗽或喝幾口溫水舒緩。
A:通常是因為太緊張、呼吸不順或水溫不對所致。洗鼻過程中忘記呼吸、屏氣太久,容易導致缺氧感與暈眩。水太冷也可能刺激神經,導致頭暈。
A:洗鼻的效果分為「即時性」與「長期性」。
如果停止洗鼻,環境中的過敏原、髒污可能會持續刺激鼻腔,症狀自然會漸漸恢復,這並非所謂的「反彈」,而是清潔的效果停止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洗鼻是一種日常清潔的方式,並非藥物,有舒緩的功能,讓呼吸更順暢,但無法治療過敏或鼻竇炎。
如果你曾經因為上述情況而對洗鼻卻步,別擔心,你不是唯一一個。大多數問題都可以透過調整姿勢、水溫、水壓與呼吸方式來改善。
多練習幾次,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後,洗鼻就會成為你好用的日常清潔工具之一。
【hypersoo海沛舒小教室】
你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
我們努力推廣洗鼻,希望讓更多人知道「洗鼻」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鼻腔保健方式。
《更多關於鼻腔保健、洗鼻器產品相關知識,歡迎至海沛舒小教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