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沛舒小教室
海沛舒小教室

瑜珈呼吸法初學者指南:練對呼吸,讓身體真正放鬆


瑜珈呼吸法初學者指南:練對呼吸,讓身體真正放鬆
瑜珈呼吸法初學者指南:練對呼吸,讓身體真正放鬆
 

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的瑜珈呼吸法指南!

從腹式呼吸到勝利呼吸說明,搭配日常儀式感練習,讓你真正放鬆、穩定情緒、找回身體的節奏。

 

重點整理[顯示]

什麼是瑜珈呼吸法?它為什麼這麼重要?

什麼是瑜珈呼吸法?它為什麼這麼重要?

什麼是瑜珈呼吸法?它為什麼這麼重要?

瑜珈呼吸法(Pranayama),又稱調息法,是古印度瑜伽哲學中專注於「呼吸」的修習技術。

Pranayama 單字是從梵文「prāṇa」(表示生命能量、氣息)與「āyāma」(表示控制、延展)組成。在《瑜伽經》中就強調透過有意識的控制呼吸,能擴展與節制體內生命力,進而達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呼吸」看似簡單,但其實每次一呼一吸之間,都是我們在進行自我調節。透過有意識的呼吸練習,可以喚起副交感神經的啟動,降低壓力反應,幫助入眠、穩定情緒,甚至改善消化與代謝。

現代生活節奏快速,大多數人長期處於淺層呼吸、胸式呼吸的狀態,導致身體缺氧、肌肉緊繃、自律神經失衡。練習瑜珈呼吸法,不只是為了放鬆,更是一種重新學會與自己身體連結的方式

瑜珈經提到「當心感到煩躁時,就改變呼吸的節奏。」

也有許多瑜珈老師都會說:「學會呼吸,就是學會活著。」當我們開始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的呼吸,才會發現,那些以為無法控制的焦慮、疲累、心煩,其實都藏在每一口氣之間。

 

常見的瑜珈呼吸法類型與基礎教學

 

方法一:腹式呼吸(Diaphragmatic Breathing)

方法一:腹式呼吸

方法一: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所有呼吸法中最基礎的一種,也是許多身心療法的核心。透過主動啟動橫膈膜──位於肺下方的主要呼吸肌──來增深呼吸深度與效率的呼吸技巧,有助於降低心理壓力、穩定情緒、提升肺活量與副交感神經反應。

主要步驟:

  • 取坐姿或仰臥姿勢,保持背部挺直、肩頸放鬆。
  • 將一手置於胸口、一手置於下腹部(肋骨下緣位置),以感受呼吸時的運動。
  • 緩緩經鼻深吸氣,先讓下腹部(手感到向外隆起)膨脹,再讓胸部微幅抬升。
  • 經微張的雙唇(或口鼻皆可)慢慢吐氣,同時收縮腹部肌肉,促使下腹部回落,保持胸部相對靜止。
  • 重複以上動作,每次吸氣與吐氣皆需平緩,建議初學者每日練習3–5分鐘,每次10–12個循環。

⚠️ 禁忌:剛做腹部手術者建議暫緩練習。

方法二:單鼻孔交替呼吸(Nadi Shodhana)

方法二:單鼻孔交替呼吸

方法二:單鼻孔交替呼吸

這種呼吸法藉由交替封閉左右鼻孔,達到平衡左右腦、穩定自律神經、放鬆情緒的效果。常被用於冥想前或睡前放鬆。

主要步驟:

  • 使用右手拇指與無名指,交替按壓兩側鼻孔,讓吸吐各進行在不同側鼻孔,節奏保持平穩即可。
  • 完成一次循環即兩次吸吐交替。建議初學3–5循環,逐漸增加至10–15分鐘。

⚠️ 禁忌:感冒鼻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不建議練習。

方法三:火呼吸(Kapalabhati)

 

火呼吸是一種快速而有力的腹部吐氣練習,有助於清理肺部雜氣、活化內臟、提升代謝與專注力,也常見於清晨的瑜珈序列中。

主要步驟:

  • 採舒適坐姿(如盤腿坐或椅坐),保持脊柱挺直、肩頸放鬆。雙手可置於膝上或大腿,掌心朝上。
  • 自然吸氣,腹部隨之微微隆起。
  • 主動收縮腹部,用力將氣一口氣從鼻孔噴出,胸部與肩部保持靜止。
  • 初學者以每秒約1次的頻率進行,做20–30次為一組,組與組之間,停頓片刻做深長呼吸並放鬆腹部,再進行下一組。慢慢可增至3–5組,每天練習1–2次,空腹與身心清醒時效果最佳。

⚠️ 禁忌:孕婦、初期經期、高血壓、心臟病、胃潰瘍等狀況者皆不建議練習。

方法四:背音呼吸 / 勝利呼吸(Ujjayi)

 

勝利呼吸是一種發出「海浪」般聲響的呼吸方式,透過微收喉部控制氣流,讓吸吐節奏更長、更穩。常與瑜珈體位法搭配,幫助延長專注力、維持內在熱能,也可用於冷靜焦躁的心緒。

主要步驟:

  • 舒適坐姿,保持腰背挺直、肩頸放鬆。
  • 輕輕收縮喉部後方(仿佛輕聲低語),閉口,僅以鼻吸鼻吐。
  • 緩慢而深吸氣,使氣流摩擦喉部產生柔和的「海浪」聲。
  • 緩慢平穩的吐氣,保持聲音連續、平穩,吐盡後自然再吸。
  • 初學者建議每組3–5分鐘,隨練習經驗可延長至10–15分鐘;在瑜伽體式中持續運用,以呼吸引導動作流動。

⚠️ 禁忌:呼吸道感染、重度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及孕婦應避免練習。

 

初學者練呼吸常見困難:不是你不會呼吸,而是「鼻子沒準備好」

初學者練呼吸常見困難:不是你不會呼吸,而是「鼻子沒準備好」

初學者練呼吸常見困難:不是你不會呼吸,而是「鼻子沒準備好」

很多初學者會有一個共通的挫折感——「我有努力吸氣啊,可是還是吸不飽、吸不進去」。有些人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姿勢錯了、是不是沒用對力,但其實更常見的根本原因是:鼻子本身就不通順。

瑜珈呼吸法(尤其像單鼻孔交替呼吸、背音呼吸)高度依賴鼻吸鼻吐,如果你有過敏、鼻涕倒流、鼻塞、鼻內乾燥結痂等問題,就會發現不管多專心,氣就是進不來,甚至還會練到一半想打噴嚏或呼吸卡住。

這時候,許多資深瑜珈老師會建議:先把鼻子準備好,再談練呼吸。

其中一個簡單卻有效的方法,就是「洗鼻」。透過生理食鹽水的流動清洗,能夠清除鼻腔中的過敏原、灰塵、黏液堆積,讓氣道通暢,也減少練習中因鼻阻而產生的不適與分心。

洗鼻不是治療,而是準備工作——就像運動不會跳過暖身一樣,呼吸練習前的鼻腔清潔,也是幫助身體進入狀態的重要步驟。

延伸閱讀:洗鼻正確5步驟教學!一篇搞懂洗鼻器用法,讓你洗鼻快速上手!

 

呼吸練習怎麼開始?打造屬於你的「日常呼吸儀式」

 

呼吸法不像體位練習那樣需要大片空間或特定器具,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隨時開始」。但要練得持續、練得有感,還是需要一點儀式感與規律性。

你可以這樣做:

  • 每天早上起床後,先洗鼻再做 3 分鐘呼吸練習
  • 或者在瑜珈課開始前,空出 5 分鐘坐下練單鼻孔交替呼吸
  • 不一定要一次練很多,反而每天練一點,才是養成內化的關鍵

初期推薦從最簡單的腹式呼吸與單鼻孔交替開始,一週練 3~5 次即可。配合身體的節奏、找到最舒服的時間點,呼吸法就能慢慢成為你的「內在 reset」工具。

 

結語:你不是為了練呼吸而呼吸,而是透過呼吸,更清晰認識的自己

結語:你不是為了練呼吸而呼吸,而是透過呼吸,更清晰認識的自己

結語:你不是為了練呼吸而呼吸,而是透過呼吸,更清晰認識的自己

當你開始每天花幾分鐘練呼吸,不只精神會變得比較放鬆、更容易入睡,也會發現自己多了一種與身體對話的敏銳度。

在練習過程中可以開始留意:今天氣吸得進來嗎?我的胸口緊不緊?呼氣的時候我有在用力嗎?—— 這些微小的觀察,其實就是在建立對「自己」的感受力。

練習呼吸是在追求一種更平衡、更清晰的存在狀態。

若覺得這次練習情況不理想,也不需要硬逼自己,可以嘗試幫助鼻子通順,讓身體安定下來,自在呼吸的感覺自然就會回來。

也會發現,原來心順了,呼吸就順了;呼吸順了,心也就順了。

延伸閱讀:為什麼呼吸總是卡卡的?6 個身體訊號,揭示你的呼吸系統需要重啟

 

【hypersoo海沛舒小教室】

你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
我們努力推廣洗鼻,希望讓更多人知道「洗鼻」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鼻腔保健方式。

《更多關於鼻腔保健、洗鼻器產品相關知識,歡迎至海沛舒小教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