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成鼻竇炎原因有哪些?症狀、治療與舒緩方式就看這篇
你知道一般感冒和鼻竇炎該如何區分嗎?類似感冒症狀持續超過兩週或更久的時間沒有好轉,竟然很有可能就是患有鼻竇炎?到底是什麼原因會造成鼻竇炎的產生呢?
海沛舒小教室在這篇文章將一次告訴你關於鼻竇炎症狀、治療與舒緩方式,以及一些關於鼻竇炎常見的問題,幫助你深入了解感冒與鼻竇炎的差異,把握黃金就醫時刻、避免鼻竇炎上身!
「鼻竇炎」指的就是鼻竇構造受到感染發炎,因此很好理解,大多都會是由外來的刺激物質或病菌所造成的,不過也有部分並非如此,通常造成鼻竇炎的原因有三種:
發炎過敏是鼻竇炎常見的原因,通常可能是原先的過敏性鼻炎、氣喘,也可能是外來物質所造成鼻竇黏膜刺激與發炎,例如:吸菸、粉塵、花粉、空汙、乾燥空氣...等。
鼻中膈彎曲、鼻息肉或任何外力造成鼻竇構造變形時,會影響鼻竇中的黏液無法正常排除,就很容易引起鼻竇炎。
人們感冒生病時是因為受到病毒與細菌的侵襲感染,若病菌蔓延至鼻竇時就會引發鼻竇炎。
除了以上三種情形,賀爾蒙、自律神經失調、免疫力較差的族群以及患有纖毛不動症候群者,也容易有鼻竇炎或其他鼻炎的問題。
此外若進行外在環境壓力變化大的運動也可能會引發鼻竇炎,例如:游泳、潛水。
台灣的過敏與鼻竇炎患者非常多,如果沒有經過醫師的診斷,確實會常常以為只是感冒而延誤就醫,不過大致上可以用下面的方式當作分辨依據:
鼻竇炎通常會伴隨「臉部脹痛、頭痛」的感覺,一般感冒會出現像是「喉嚨痛、喉嚨癢」的症狀,鼻過敏則比較常出現「眼睛癢、眼袋發黑、鼻子癢」的狀況。
一般民眾非常難分清楚自己到底是感冒還是鼻竇炎又或是過敏,不過,這些指標也都是參考,比較少見並不代表完全不可能會出現,當症狀比較輕微的時候,可以當作初步判斷的標準。
最好的做法是一但有症狀出現數天時,就應該仔細觀察自身狀況有哪些,並且考慮前往就醫診斷,尤其超過兩週的話就需要更加留意與當心;若當下病症略為嚴重,就應該立即就醫不拖延。
海沛舒小教室在下方將列出鼻竇炎典型症狀之外,也一起列出感冒與過敏的常見症狀給大家作為參考:
鼻竇炎的成因大致可分為感染發炎、鼻腔構造異常和其他疾病或免疫力問題所引發,剛開始的症狀和感冒非常相像,但若症狀持續發生超過 1~2 週時沒有好轉跡象,就很有可能會是鼻竇炎。
鼻竇炎患者一定要前往就醫診斷治療,否則嚴重的話可能引發眼部或腦部的感染風險。而鼻竇炎通常又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
【急性鼻竇炎】
急性鼻竇炎通常是因為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鼻竇內膜的短期感染或發炎,一般常見的鼻竇炎多屬此類,會使患者的鼻涕卡在鼻腔,難以流出。正常經過治療與免疫力健全的情況下,病症很快就能好轉,且出現時間最多不會超過 4 週。
急性鼻竇炎的典型症狀如:
若出現嚴重頭痛、面部明顯脹痛、視覺異常、眼部疼痛...等,務必盡快找醫生進一步處理。
【慢性鼻竇炎】
當鼻竇發炎,且症狀仍持續至少 3 個月後卻未見明顯改善,即為常見的慢性鼻竇炎。若經過藥物治療改善,但是停藥後症狀很容易發作,則稱為「反覆性急性鼻竇炎」,患者生活品質大多會受到影響。
慢性鼻竇炎與急性鼻竇炎的症狀類似,但不同的是,急性鼻竇炎通常是感冒之類的暫時性感染,且較常有發燒症狀;而慢性鼻竇炎則是症狀持續時間較長,較容易有疲倦感,且通常不會發燒。
造成慢性鼻竇炎的成因相當複雜多樣,而大部分也可能是因為鼻息肉造成的鼻腔構造異常引起。慢性鼻竇炎的確診需透過鼻竇內視鏡、電腦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造影(MRI)才較能準確診斷。
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所引發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免疫力良好的健康人士在 5 - 10 天內就會緩解,但當症狀超過兩星期一直沒有好轉時,就應該立即前往就醫治療。常見的感冒症狀大致有以下:
當發生嚴重感冒症狀時,建議大家前往就醫診斷,不要貿然使用成藥,並且多喝水、多休息、維持清淡飲食。
過敏性鼻炎是因「過敏原」刺激引起的發炎反應,通常在季節交替時、環境不夠乾淨的情況下會發生,其引起過敏原的原因眾多,例如:花粉、黴菌、皮屑、空氣汙染、塵蹣、香水、化學氣味、賀爾蒙改變、溫差、二手菸...等,都可能引發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患者單靠藥物是無法治癒的,需患者持續維持良好的作息、規律運動與環境整潔,避免接觸過敏原才是根本之道。此外過敏性鼻炎若放任不管,也可能引發鼻竇炎。常見的過敏性鼻炎症狀會有以下情形:
鼻竇炎本身並不會傳染,不用擔心與鼻竇炎患者接觸後會傳染鼻竇炎,但若患者體內有引起鼻竇炎的病毒細菌,就如同感冒一樣的道理,是很可能透過飛沫傳染給其他人的。
事實上急性鼻竇炎(病菌感染)是有可能自己好的,只要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狀況良好情況下並服用正確的藥物,通常一週至兩週內就會大幅改善,若症狀在使用藥物後仍未有緩解與改善,就得優先考慮再進一步就醫診斷。
但如果是慢性鼻竇炎,基本上都得靠開刀和其他治療方式來解決,無法靠自身能力恢復健康。
至於鼻竇炎是否一定要接受治療?答案是「一定要」,因為若放任鼻竇炎不治療,是很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後遺症,例如:從急性鼻竇炎演變成慢性鼻竇炎、鼻竇周遭的骨骼組織遭到細菌侵蝕產生蜂窩性組織炎...等。
鼻竇炎的感染狀況嚴重的話是會一路影響到鼻腔、眼部甚至是腦部,因此若患有鼻竇炎真的不可以掉以輕心。
通常若確定診斷為急性鼻竇炎時,大多醫生都會使用口服抗生素或是類固醇藥物治療為主,正常情況下,藥物治療能在兩週內讓患者的症狀大幅改善或痊癒。
而外用的鼻噴劑、洗鼻(鼻腔清洗),也都是有效輔助治療與舒緩鼻竇炎症狀不適的好辦法,但鼻噴劑因為大多含有藥用成分,不建議長期使用,避免產生抗藥性或依賴性,請依照醫師指示使用。
洗鼻則是在經過醫生評估後,可以長期安心執行的保健行為,無論鼻竇炎是否已經治癒。
在中醫學方面,也會建議按摩穴道、針灸治療等方法,來幫助舒緩鼻竇炎不適等症狀。
而鼻竇炎症狀持續發生超過 3 個月時,就會被診斷為慢性鼻竇炎,此時的情況單靠藥物是很難改善的,因為慢性鼻竇炎成因較為複雜,且此時鼻竇構造可能已經堵塞嚴重甚至是長出息肉,就必須靠鼻竇內視鏡手術才能解決,且不一定一次手術就能痊癒。
通常因結構問題或鼻息肉所造成的慢性鼻竇炎,在透過手術後都有很高的機率能夠解決,但慢性鼻竇炎有時候不是只因單單的構造問題而產生,且有時候會因個人體質、免疫力問題,讓結構性問題再次反覆發生,因此無法完全保證透過手術就能完全根治鼻竇炎,有些患者甚至需要兩三次以上的手術才能根治。
按照中醫的觀點,鼻竇炎是由體內的風邪、濕邪等致病因素侵入體內所致。因此,中醫治療鼻竇炎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調整身體的內部平衡,加強免疫力來消除疾病,常見以下幾種治療方法:
中藥主要透過調節身體內部的平衡,改善鼻竇炎的症狀。例如,黃芩、黃連等可以清熱解毒,杏仁、桔梗、白芷等可以清熱化痰,川貝、薏苡仁、茯苓等可以健脾祛濕,藉由藥材調理身體,緩解發炎的症狀。
按照中醫的觀點,飲食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因此飲食調理對於治療鼻竇炎也很重要。建議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魚肉等,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藉由刺激穴位,可以促進鼻腔氣血流通,幫助改善鼻塞、鼻涕等症狀。按摩穴位包括位在鼻翼兩側的迎香穴、眉毛連線中點的印堂穴。
針灸同樣也是可以刺激穴位,幫助緩解鼻竇炎症狀的方法。常用的穴位除了迎香穴、印堂穴外,還有迎香穴上緣的上迎香穴、眉頭的攢竹穴等等。
由於每位中醫師擅長的治療方式可能不同,因此建議可以多方諮詢,選擇適合自己的中醫師。
除此之外,在考慮治療方式時,其實不必堅持只以中西醫其中一種方式治療。
舉例來說,部分患者抗生素使用超過兩週後,容易產生抗藥性及腸胃道副作用,此時就可以服用科學中藥來替代抗生素的長期使用,使濃鼻涕化散,也有通竅、活血化瘀的療效,副作用可能也較溫和。
許多人出現感冒、鼻塞、頭痛、發燒等症狀時,習慣到藥局買成藥吃頂替就診治療,確實,若是一般健康人士在出現這些輕微感冒不適時,購買成藥來緩解病症是不太會有什麼大問題,但若為幼童、高齡者、患有慢性疾病、免疫低下者、過度肥胖者...等,都不建議自行購買服藥。
此外,大多數人較難以區分感冒與鼻竇炎症狀,若是單純感冒,購買成藥服用後好轉了那是幸運,倘若事實上是患有鼻竇炎,那可就不是件好事。
因此還是建議在不確定自己的病症情況下,或是已確認為鼻竇炎患者,都不要購買成藥來吃,應優先就醫診斷治療才是正確觀念。
鼻竇炎患者除了服用藥物治療以外,也應將生活作息和環境做一次檢視與改善,才能讓治療效果更好。
至於有哪些方式能夠輔助治療、幫助鼻竇炎舒緩呢?以下列出 5 個有效舒緩鼻竇炎、預防鼻竇炎上身的方式給大家參考:
養成固定良好的運動習慣不僅可以強化免疫系統的,提高身體對抗病菌的能力,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有效減緩慢性炎、鼻竇炎等症狀。
充足的水分攝取對維持呼吸道的濕潤非常重要。有了足夠的水分才能夠稀釋黏液,並助於清除鼻腔及鼻竇中的分泌物。
此外,水分也有助於保持黏膜的正常功能,減少受到環境刺激的敏感性,進而減少鼻竇炎的產生,對身體的機能代謝也有一定的幫助。
使用溫熱的毛巾敷在鼻上,每次敷大概 10-20 分鐘,可以促進鼻竇血液循環、緩解鼻塞、減少分泌物滯留,有助於減輕鼻竇炎症狀。
許多醫師會推薦「洗鼻」,因為保持鼻腔與鼻竇的濕潤是預防鼻竇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而洗鼻不只是助於清潔鼻腔,也能維持黏膜濕潤度,從而減少感染的風險。同樣地,環境的濕度也是鼻竇炎患者需要多加留意的。
鼻竇炎患者應該盡量避免長時間置身於髒亂的環境,特別是空氣中含有大量灰塵、花粉、二手菸或其他過敏原的地方。
透過佩戴口罩、使用空氣清淨機,以及經常清潔居住環境等方法,能夠有效降低環境因素對鼻竇的刺激,進而減少鼻竇炎發生的機率。
此外,鼻竇炎患者也應該盡量避免大力擤鼻的動作,否則可能造成黏膜損傷、增加鼻竇內壓力,甚至是造成病菌擴散感染。
當發生嚴重鼻塞時,也不應該使用強力水流來進行洗鼻,建議直接尋求醫師協助為佳。
除了按照醫囑指示來服用藥物或進行洗鼻,以上 5 個方式都是和患者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的,因此只要多加留意生活作息、維持健康的生活,鼻竇炎症狀自然也會舒緩許多。
為什麼這麼多醫師或網路文章都會推薦鼻竇炎患者進行洗鼻呢?
因為鼻竇炎患者已經無法順利將鼻內分泌物排出,在髒污停滯於鼻竇內的形況下,鼻腔的清潔能力也會大幅下降,進而造成病症狀況持續不斷或更為嚴重。
此時進行洗鼻就能夠洗去鼻腔、鼻竇內多餘的分泌物與病菌,維持鼻腔通暢後提升自清能力,進而有效舒緩鼻部不適或鼻竇炎症狀,是非常好的自我保健行為。
而其實,無論你是鼻竇炎、鼻過敏或患有其他鼻炎症狀,定期洗鼻都能帶給你良好的舒緩症狀與輔助治療的效果,即便是健康的人士,洗鼻也能幫助你維持健康、抵抗外在物質的刺激與感染。
根據眾多醫師與患者的親身經驗分享,確實在長期洗鼻後,鼻過敏、鼻竇炎等症狀都能獲得大幅的改善,且也會明顯感受到鼻腔狀況更為健康,生活品質更有所提升,甚至用藥量也不再像以前用得多。
但凡是各種常見的鼻炎或鼻竇炎,造成的原因都不盡相同,基本上建議大家若有症狀時,必須交由專業耳鼻喉科醫師進行診斷,並且請教醫師是否適合進行洗鼻來維持健康。
近年來許多醫學研究報告證實,洗鼻確實有效清除沾附在鼻腔黏膜的細菌、過敏原、灰塵,並且讓原本受損遲緩的纖毛運動能夠恢復正常,進而讓提升鼻腔的修復與自清能力,可說是沒有缺點的自我保健行為。
因此只要養成洗鼻的習慣,不僅能夠幫助我們避免感冒生病,還能舒緩原本的鼻腔不適,進而維持健康機能。無論你是否患有鼻部相關病症,只要經醫師評估適合洗鼻,就可以享受洗鼻帶來給你許多的好處。
至於學會洗鼻後能帶給大家什麼益處呢?大概可以列出下方 6 點:
另外,「洗鼻」並不會需要使用任何化學藥品,而且只需少量開銷就能保持鼻腔良好的健康狀態,不需擔心對身體會造成損害或產生任何副作用。
雖然洗鼻廣被推崇,且適合所有人進行、操作上也算是簡單安全,但在開始之前還是有些事情是必須要先知道的。
海沛舒小教室在這裡整理了關於在洗鼻之前一定要了解的 6 件事,提供你一個開啟洗鼻的安心教戰手則:
在開始進行鼻腔清洗之前,建議請教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確認個人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洗鼻,以免在未知的情況下對自己造成其他傷害。
確認要開始洗鼻後,建議事先深入了解洗鼻器產品,並且列出詳細的需求,或是根據生活狀況進行篩選,才找到最符合個人需求的洗鼻器。另外購買洗鼻器前,也務必確認產品是否擁有國家醫療器材認證。
延伸閱讀:好用的洗鼻器推薦這樣選!5步找出適合自己的洗鼻器!
洗鼻時務必使用經過蒸餾、無菌、煮沸的水,千萬不可以使用自來水,並添加一定比例的洗鼻鹽或無碘鹽,充分溶解後才能使用。
使用自來水可能含有無法過濾的細菌,且管線內是否遭受到汙染也不得而知,若隨意使用可能不僅引起黏膜刺激,還存在感染風險。
在操作洗鼻時,只需要輕鬆張開嘴巴、用口呼吸,自然地,鼻腔往下的通路"軟顎"就會自動閉合,防止洗鼻液流到氣管被嗆到,因此洗鼻時只要保持正確的姿勢和口呼吸,就不會感到不適或被咳到。
洗鼻並沒有任何的治療效果,而是有效地維護鼻腔健康,作為治療輔助的推手,並減緩鼻部症狀與不適,因此不應該抱持著立即見效或是有治療效果的期望。
使用專用的鼻腔清洗器(洗鼻器),不僅能夠藉由足夠且溫和的沖力,深入清洗鼻腔內部,達到真正有效的洗鼻。
這種清洗方式不僅高效,而且相對舒適和安全。若要進行洗鼻,務必選購洗鼻器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總結說,想要避免鼻竇炎上身,其實只要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養成規律運動、定期進行洗鼻,並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基本上都不用太過擔心鼻竇炎找上你!
一旦有鼻竇炎症狀時,也建議大家盡速前往就醫治療,以免發生更嚴重的併發症。
如果針對洗鼻的問題還有很多疑問或好奇,歡迎至海沛舒小教室翻閱相關文章。
【hypersoo海沛舒小教室】
你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
我們努力推廣洗鼻,希望讓更多人知道「洗鼻」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鼻腔保健方式。
《更多關於鼻腔保健、洗鼻器產品相關知識,歡迎至海沛舒小教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