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水後為何會流鼻血?鼻腔保健知識解析與預防方法
作為海島國家,水上活動在台灣本就非常受歡迎,不分年齡,大家都想在假日拋下都市的塵囂,直奔大海的懷抱。
過去幾年中,因為疫情無法出國,悶壞的大家也只好轉往離島旅行,過過離開台灣本島的癮,而綠島、蘭嶼、小琉球這些熱門景點,恰巧個個都是潛水的天堂,一年當中能夠下水的時間相當長,潛水的風氣也因而越來越盛行。
一般而言,如果只是想欣賞水下的美景,浮潛已經是很棒的選擇。但若想要更親近海洋,近距離接觸海底世界,並體驗與魚共游,就可能會選擇需要較多技術、練習的自由潛水。
在自由潛水的過程中,因為潛入的深度較深,水壓的影響會成為一大挑戰,若沒有照顧好身體、鼻腔的狀況,不僅下潛的過程可能不順,還可能有一些後遺症的風險,千萬不能不注意。
本篇文章,就帶您一起瞭解潛水相關的鼻腔保健知識,回答最常見的問題,並帶你一起保健鼻腔,充分享受潛水的樂趣!
在進行有一定深度的潛水時,水壓的變化會對鼻腔和耳朵產生影響。
因為水壓的增加,會導致鼻腔和耳朵內部的氣體收縮,並導致耳壓不平衡或耳朵疼痛。一般而言,教練都會進行「平壓」的教學,讓學員用咽喉運動、捏住鼻子輕輕吹氣等方式來平衡耳壓。
此時,若是鼻腔的狀態不健康,或是有不適、腫脹的情況,就會讓平壓較為困難,可能造成不適,也因此對於潛水而言,鼻腔的健康狀態十分重要,若是鼻腔有腫脹、鼻塞等狀況,通常也不建議勉強下水。
潛水後流鼻血或頭痛的情況,在自由潛水中其實並不少見,並且主要都和「鼻竇」有關。
「鼻竇」是指圍繞在鼻腔周圍與眼眶的頭骨空腔,當自由潛水者下潛時,水壓會隨著深度增加,鼻竇中的空氣也因為水壓縮小,此時若無法順利平壓,就容易讓鼻竇中的黏膜產生撕裂、擠壓傷的狀況,導致流鼻血或頭痛的症狀。
若是有慢性鼻竇炎、過敏、感冒症狀的人,由於鼻腔黏液變多,就更可能造成鼻竇堵塞,無法順離平壓,也因此一般都不建議有上述症狀的人勉強下水。
多數的鼻竇撕裂傷或擠壓傷,都會在休息後自行痊癒,若擔心有其他問題,建議可以向耳鼻喉科醫師諮詢。
整體來說,用鼻噴劑緩解鼻塞、過敏症狀是可行的方式,但常見的鼻噴劑有幾種常見的類型,性質跟作用都不盡相同,因此還是建議向醫生諮詢過後使用,才能盡情享受優游於海洋的樂趣喔!
常見的噴劑有:
在下潛的過程中,調節鼻腔內部的壓力來適應水壓的影響,可以說是技巧上的關鍵。
因此,若要盡情享受潛水的樂趣,關鍵的「平壓」就絕對不能卡關,維持鼻腔的健康與通暢就更為重要。
以下推薦幾種保健鼻腔的生活習慣,只要平常照顧得宜,就可以盡情的潛水,好好欣賞海底世界的丰采。
運動產生的腎上腺素會使鼻腔血管收縮,鼻黏膜縮小,分泌物也會減少,因此能幫助鼻腔暢通,幫助鼻腔的保健。
除此之外,透過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訓練肺活量,也會有助於潛水時的呼吸效率,除了對潛水的幫助非常大以外,也能有效保健鼻腔。
洗鼻是藉由水流清洗鼻腔,幫助排除分泌物與髒汙,以清潔鼻腔、暢通呼吸道。
一般而言,洗鼻多是用來緩解鼻炎、鼻塞、流鼻水等鼻腔症狀,但洗鼻不僅對於鼻腔保健相當有效,也能有效避免潛水時卡鼻竇。
因此,許多潛水教練也會固定洗鼻,藉此確保鼻腔暢通,對於久久才有一次機會潛水的遊客,更可以透過洗鼻確保鼻腔暢通,下水一切順利。
延伸閱讀:
好用的洗鼻器推薦這樣選!5步找出適合自己的洗鼻器!
洗鼻用哪種洗鼻鹽最好?市售、自製哪種好?一篇搞懂洗鼻鹽
藉由改變飲食習慣,攝取合適的營養素,也能促進鼻腔健康,避免過敏、鼻塞的發生,也就比較不會在潛水時有鼻腔症狀。
舉例來說,可以藉由攝取益生菌幫助調節腸道菌群,調和免疫系統,降低過敏反應。常見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有:優格、優酪乳、味噌、泡菜等。
總結而言,潛水是一項極具挑戰性和樂趣的運動,不僅能夠接觸大自然,還能夠幫助放鬆身心,調整狀態。
然而,要能順利安全的享受潛水的樂趣,保持良好的鼻腔健康是必要的,不僅需要注意潛水後鼻腔可能出現的狀況,若是下水前就已經有鼻腔症狀,則必須要用合適的方式處理,才能確保潛水的安全。
必要時也一定要向醫生諮詢,才能毫無顧忌地享受潛水的樂趣,無論是初學者還是經驗豐富的潛水者,都能夠玩得安全、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