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到過敏性鼻炎怎麼辦?治療與照護方式的關鍵在「預防」
過敏性鼻炎一直是困擾著許多人的病症之一,從醫療的診斷、治療到主動預防都是必不可失的過程,不過患者更應清楚知道治療只是一部分,過敏性鼻炎在「預防」上才是至關重要的關鍵!
從居家環境的環境維持、寢具清洗、運動習慣等,透過許多生活習慣的檢視與改變,就能有效預防過敏反覆發作,而「洗鼻」也是眾多醫師一直在推廣的預防與輔助治療行為之一。
海沛舒小教室接下來將告訴你,在面對過敏性鼻炎時,應該要事先了解哪些事情、有哪些治療方式,最後提供你幾個有效預防的照護方式和洗鼻輔助治療,讓你積極面對過敏性鼻炎、重拾生活自主權!
在還未經過醫師的檢查前,大家可以先了解過敏性鼻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並且逐一檢視自己是否有這些症狀發生:
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U.S. National Library of Midicine)管理的衛教資訊網站 MedlinePlus 指出,鼻子過敏的症狀還可以細分成兩種類型,分為立即性發作與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發作的類型。
1. 立即發作的過敏症狀有:
2. 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發作的症狀有:
過敏性鼻炎通常與鼻竇炎的症狀也有著高度相似,但鼻竇炎最明顯的症狀在於伴隨黃稠的鼻涕,而過敏性鼻炎通常都是清澈稀鼻水的狀態。
若要確認自己是否得到過敏性鼻炎,可以檢視自己是否經常有以上症狀發生並且將之記錄下來,而首要任務就是尋求專業耳鼻喉科醫師來進行診斷,或是進行過敏原抗體測試更能清楚確認。
過敏性鼻炎一直都是許多人的夢魘,其引發原因主要是「接觸到過敏原」,並刺激鼻腔所產生的發炎反應。
另一則是「家族遺傳」,根據研究,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有過敏性鼻炎,那麼子女被遺傳的機率約為 30%;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過敏性鼻炎,機率則會高達 50-75%。
少部分造成過敏性鼻炎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免疫力異常、自律神經失調、賀爾蒙改變所引起。
過敏性鼻炎的問題可大可小,因為在長期發炎的反應下,容易引發其他併發症,像是:氣喘、結膜炎、中耳炎、鼻竇炎,且也會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可能導致睡眠呼吸障礙,是不容輕忽的事情。
因此建議過敏性鼻炎患者除了應該對鼻炎要有所了解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預防接觸過敏原」,需患者積極配合環境改善、生活作息改善等方式,並尋求專業醫師診治,才能與之和平共處。
【常見過敏原參考】:
過敏性鼻炎是一項難以根治的疾病,且生活中確實很難完全避免過敏原的接觸,但患者只要與醫師進行詳細的診斷與適合的療程,搭配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接觸過敏原,通常也都能獲得良好的改善。
常見的過敏性鼻炎治療方式大致可以分成以下 3 種:
藥物治療為過敏性鼻炎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但並非長久之計。通常醫師會開立抗組織胺以及黏膜血管收縮劑等口服藥物,也可能會搭配類固醇鼻噴劑來輔助。
若藥物治療無效時,減敏治療就會是進一步的治療方法之一。
減敏治療是藉由讓患者反覆接觸低濃度的過敏原(通常為皮下注射),以達到改變身體免疫的途徑及重新建立耐受性,有可能讓患者成功不再對過敏原產生過敏反應。
雖然減敏治療效果優良,甚至還能降低其他因過敏產生的併發症機率,不過整個療程較久,也可能會有些許副作用,並非每個人都適合。
針對過敏性鼻炎持續嚴重沒辦法改善的患者,大致上還會有兩種手術治療方式可以參考(但並非每個人都適用或需要進行手術):
(1) 下鼻甲手術
透過電燒、雷射、類固醇注射等方式縮小下鼻甲黏膜容積,讓鼻腔比較不容易阻塞。此方法的缺點是,若過敏反應持續,鼻黏膜仍會開始腫脹,再度阻塞鼻腔。
此種手術方法適合天生鼻腔空間偏小的患者,經醫師評估後執行,但術後仍須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以免又引發過敏症狀。
(2) 翼管神經手術
透過鼻內視鏡或雷射手術,截斷負責傳遞過敏訊號的翼管神經,阻斷免疫系統使鼻子發癢、打噴嚏、流鼻水的訊號。
翼管神經切除術的優點是復發率較低,但若截斷的神經長回來,症狀還是可能會復發。
無論經過何種治療方式,最重要的仍是患者積極配合醫囑、預防徹底才是根本之道,也切記勿擅自購買未經醫師認可的藥物來服用。
根據數據統計,台灣每 3 個人就有一個人有過敏性鼻炎,且這個比例仍持續攀升之中。
除了台灣氣候溫暖潮濕是個問題之外,季節交替變化、空氣汙染越來越嚴重、花粉季等也是主因之一。
許多人或許待在乾淨的居家環境中都還算穩定,但一出門沒多久就開始發作,由此也可知道「過敏性鼻炎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唯有盡可能避免接觸過敏原,才能避免鼻炎找上身。
而眾多耳鼻喉科醫師都推薦透過洗鼻(鼻腔沖洗)來幫助舒緩與預防過敏性鼻炎。
洗鼻是藉由溫鹽水沖洗鼻腔內部構造,進一步主動清除鼻腔內的過敏原、細菌與其他滯留髒汙,進而恢復鼻腔機能,讓過敏不適症狀得以緩解,是有醫學研究所證實的有效預防與輔助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洗鼻子的用處?有什麼後遺症或缺點?洗鼻必知的5件事
除了洗鼻以外,生活中也還有許多方法可以預防過敏性鼻炎找上門,海沛舒小教室在下方提供 7 個方式作為參考:
已經有相關研究發現,若將環境濕度控制在 50% 至 60%,能夠有效控制黴菌與塵蟎,減少過敏與呼吸道症狀機會。
塵蟎一直都是大宗的過敏原,而寢具上會殘留大量的人體皮屑與皮脂,是塵蟎最喜愛的食物來源,因此務必養成徹底清洗與固定替換寢具的習慣,才能有效降低過敏機會。
環境清潔對容易鼻子過敏的人來說非常重要,若長時間待在室內環境時,建議使用雙層濾網的空氣清淨機來幫助淨化室內空氣。
此外打掃環境時,也應該注意減少使用會容易揚起灰塵的用具,多使用吸塵器來輔助為佳。出門在外時也建議盡量配戴口罩隔絕髒汙。
絨毛與布織物品容易讓灰塵、髒污、塵蟎附著,也相對容易孳生細菌,而且清洗又相對不容易,鼻子過敏的人務必要讓家中減少這類型的物品,或是至少也要每週定期清洗 1-2 次。
運動不僅能維持身心健康,亦能改善過敏不適的症狀,是因為運動能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促使血管收縮,鼻黏膜消腫,因此能減緩鼻塞、流鼻水等情形。
建議患者可以多嘗試在生活中加入運動習慣。根據許多患者分享,在長期運動以後明顯感受到鼻部舒適的提升,但也要留意室外環境空汙、花粉等汙染問題,以及游泳池的氯成分是否會過敏。
當人感到充滿壓力時,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嚴重時也會變成自律神經失調。
想要維持健康,不單只是靠外在的環境改變這麼簡單,更應該多照顧自己的心情、適時調解內心壓力、傾聽內心自我,才能由內而外的獲得健康,並降低病症的發生機率。
藉由日常生活中攝取合適的營養素改善體質,也能有效降低過敏的發生。
建議有過鼻子過敏困擾的患者,多攝取能夠增強免疫力的食物,並減少刺激性的食物,在長期的飲食調整之下,也會有助於降低過敏性鼻炎不適的困擾。
每個人的過敏性鼻炎成因都不太相同,有些人可能是神經方面所造成的、有些人可能是單純接觸過敏原所造成的、有些人可能伴隨著鼻息肉增生或鼻內結構異常所造成的。
因此過敏性鼻炎用洗鼻器有用嗎?這個答案是因人而異!
不過大多醫師仍都會推薦有鼻部症狀的患者進行洗鼻來輔助治療與舒緩症狀,是因為患者本身鼻腔自清能力已經相當薄弱,此時藉由主動的沖洗方式能夠維持鼻腔機能、降低病原與髒汙的滯留,進而緩解症狀不適。而在長期洗鼻的情況下,確實許多人的病症皆有大幅度的改善。
根據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在 ptt 和 Dcard 等論壇討論中,也確實可以看到很多人實際分享在使用洗鼻器來定期洗鼻後,鼻部症狀都已舒緩非常多,是一項經濟實惠又不傷身的保健方式。
延伸閱讀:好用的洗鼻器推薦這樣選!5步找出適合自己的洗鼻器!
基本上正常情況下,無論是不是過敏性鼻炎患者都可以每天洗鼻子,且一天可以進行 1-2 次。
不過洗鼻的次數事實上會因人而異,若患有鼻部病症或是經過手術者,仍然建議優先請教專業醫師評估給予建議,必要時,一天洗鼻 3-4 次也都是有可能的,但盡量不要超過醫師給予的建議次數,因為過度清洗鼻腔不見得有益處。
延伸閱讀:洗鼻正確5步驟教學!一篇搞懂洗鼻器用法,讓你洗鼻快速上手!
提到洗鼻,或許很多人就會問「使用鼻噴劑來代替可以嗎?」,答案是不行!
鼻噴劑通常含有類固醇等藥用成分,因此通常確實能夠快速舒緩鼻部不適症狀,但若患者擅自長期使用很容易產生依賴性,也容易造成更多不可逆的危害,反而得不償失,建議一定要需經醫師指示使用才安全。
而使用洗鼻器,單純只用了乾淨的純水與洗鼻鹽(或無碘鹽)來調配溫鹽水進行鼻腔的沖洗,就如我們一般在洗手或洗澡一樣是單純無害的清潔。
洗鼻器與鼻噴劑兩者功能訴求不同,勿擅自以鼻噴劑來代替洗鼻。
生活環境中種種的外來髒污,都對我們的鼻腔健康有著很大的威脅,更不用說是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
而要如何隔絕這些威脅,最好的方式就是出門時配戴口罩保護自己,以及每天回到家時進行鼻腔沖洗(洗鼻)。
現在已經有許多醫學研究報告證實,洗鼻不僅能夠有效清除沾附在鼻腔黏膜的細菌、過敏原、灰塵,讓原本受損遲緩的纖毛運動恢復正常,進而讓鼻子有最佳的自我修復、自清能力。
無論你的鼻腔健康狀況是否良好,只要經醫師評估適合洗鼻,就可以享受洗鼻帶來的好處。
總結起來,洗鼻大概可以列出以下 6 大好處:
此外,「洗鼻」這項行為不會用到任何化學藥品,只要使用得當,不需要擔心對身體會有危害、副作用或是任何依賴性,而且花費的成本低,就能維持良好健康!
鼻子過敏一直是許多人的困擾,想要與它和平共處,最好是尋求專業醫師來協助評估與治療,並且搭配溫和有效的「洗鼻」,以及積極改變生活不適合的條件,才能有所進步喔!
【hypersoo海沛舒小教室】
你的健康,是我們最在乎的事。
我們努力推廣洗鼻,希望讓更多人知道「洗鼻」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鼻腔保健方式。
《更多關於鼻腔保健、洗鼻器產品相關知識,歡迎至海沛舒小教室閱讀。》